米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全国免费预订热线

400-26031998

站内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器械知识

当前位置: 米博体育 > 器械知识

医学类科普知识范例6篇

2024-08-15 02:16:12

  医学类科普知识范例6篇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类科普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科学教育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是2008年利用陕西省民生工程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投资修建,于2009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除能满足学生日常的教学外,还先后接待社会各界参观学习人数达3000人次以上,2010年5月,被咸阳市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咸阳市科普教育基地”,2011年11月又被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陕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该中心使用面积600余平方米,总资产约200余万元人民币,配备了国内最先进的设施。拥有解剖标本室、解剖模型室、尸体库、病理标本室、数码互动显微镜实验室及图片展廊。展示的标本模型有700余具/件,分生物塑化标本、管道铸型标本、系统解剖学标本、断层解剖标本、胚胎标本、病理标本六大部分。正常的解剖标本按运动、消化、呼吸、心血管、泌尿、生殖等系统分类展示,同时展出的还有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标本。除实物标本外,还配有大量的科普展板和医学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资料。

  解剖学是医学各专业必须开设的重要基础课之一,要求学生掌握正常的形态、结构,其内容繁多、名词术语难以记忆。传统的解剖学实训教学大多是通过生物标本指导学生认识的基本结构和组织器官,学生多听实验指导教师讲,自己接触实物标本少;学生虽然见到了实物标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遗忘。①目前我们最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在实验室进行直观的教学,用标本揭示教学中的难点,用更多种类、更多形式和更广内容的解剖标本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为学习解剖学课程提供更为直观的形象教材。同时,我们中心对学生实行课外开放,师生可根据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进度,课后可以在这里仔细观摩、反复推敲,使课堂上遗留的问题较大限度得以解决,从而增加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解剖学提供科学、准确、直观、专业性很强的实物标本,积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健康教育是科普工作的基础工程,而解剖知识的普及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标本以其独特的优势将在医学知识普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能帮助人们对自己身体的正常结构有所了解,对机体的异常改变有初步的认识,进而达到对常见疾病的早期认识,自我预防保健的目的。使人们对的脆弱性、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性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引导人们摒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人们对生命的珍爱和重视。我们系上利用科学教育中心,在科宣传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制定科普教育规划。本中心于2011年被陕西省科协确定为“陕西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作为高职院校卫生类专业,我们应该认识到服务社会的使命,有序开放系上的教学设施,建立医学保健科普教育基地,让更多的社会人群有受教育的机会。

  自本中心投入使用以来,我们就制定了院内的长期科普教育规划。每年的教育教学计划中,科普教育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我们通过在学科中进行科普知识渗透,加强对医学生宣传发动,而且在全院及咸阳市中小学进行宣传,让他们利用时间来我系科学教育中心参观学习,充分认识科普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科普知识的积极性。

  (2)加强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 为了更好地普及科普知识、服务社会,我们中心实行专人管理,并制订了本中心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如对外开放制度,配合教学工作定期开放,提高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解剖标本养护规范,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规范标本的养护;还为实施科普教育专门组建了一支专业的科普宣传队伍,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宣传和讲解工作等。同时配备了科普教育电影展映室、解剖知识图片展廊、科普教育宣传展板、科普教育宣传页等,为进一步推动科普教育的全面发展做好准备工作。

  (3)适时开展专题实践活动,让科普宣传走出校门 我们在学院定期举办科普教育讲座,并适时组织全院学生进行科普知识竞答、演讲比赛、科普知识调研等活动。特别是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敏感问题上如“青少年性教育”、“流行性疾病”、“传染性疾病”、“青少年吸烟”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制作了“预防结核”、“拒吸第一支烟”、“艾滋病”等宣传页进行宣传活动。我们通过培训学生组建社团,在院内外进行科普知识宣传。

  (4)开展社会科普宣传活动 本中心自挂牌以来,全力配合好咸阳市的重大重要科普活动,精心做好上级领导的视察接待工作,热心参与兄弟院校的交流接待,细心讲解、科学接待,对参观人员的服务规范化、人性化,受到了参观人士的一致好评。使我中心成为我院对外交流和进行科普宣传的重要窗口。

  (5)提供信息服务,促进社会交流 本中心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医疗卫生保健方面的信息服务,内容涉及正常的结构、胎儿发育过程、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医学资源信息,宣传卫生保健意识、促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如图文展中展出的环境污染的危害、吸烟的危害、艾滋病的传播及预防,常见疾病的表现与预防的宣教知识,可加强人们对形成、结构、功能的科学认识,提高疾病预防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托医学标本开展与国内医学院校间和非医学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同院校及单位间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总之科学教育中心的建成发挥了教学科研、科普教育、社会交流等社会作用,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推动了学科建设目的,②而且通过普及医学科学知识,改变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人民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医学科学素质。③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利用院内实训设施开展科学知识普及推广的实践与研究 。项目编号:2012KYB0

  ① 陈家强,邓兆宏,郭青平.解剖学实验室开放与管理的探讨[J].解剖学研究,2009.3(31):233-234.

  当前,多数医学科普图书选题大都重视知识层面和应用层面,侧重的是得了病“怎么查”、“怎么治”,而对于传播医学科学精神和健康理念等思想层面的内容不够重视。忽略了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导致了疾病预防意识弱,得了病过度恐慌,小病大治的过度医疗现象,以及农村求神拜佛乞求祛病去灾的陋习,凸显了人们健康素养的不足。如何响应国家“人人享有保健、全民健康行动”的号召,围绕健康促进活动、提升人民健康素养方面做好文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有的放矢、量身定做,选题要对准“靶心”,即针对读者对象的需求进行策划。鉴于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年迈多病,需要普及老年病的防治知识米博体育平台下载安装,所以医学科普的读者对象往往以老年人、妇幼为主。但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加强,竞争的日益激烈给中青年尤其是中年人带来精神心理方面的压力,中青年人群也需要医学保健知识。青少年时期是学习时期,如果能够为他们普及系统的医学科学知识,将会对社会文明发展、人类健康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医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宇宙、天文、地理、生物等科学一样,是神秘、奥妙、精彩的,同样对青少年充满了魅力,如果针对他们策划选题,编辑出版一系列图文并茂或图解图注的医学科普图书和画册,再带有拼图或解剖组装玩具,这样既满足了青少年求知欲的需求,又启发了他们奇思妙想的探索精神,寓教于乐的同时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也可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人们对医学知识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要将医学科学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与健康教育导向的思想层面、人文关怀结合起来进行考量,这样才能扣准读者的需求,选好题、出好书。

  编辑观念创新是医学科普编辑选题策划的前提和起点。传统的科普作品强调科学知识本身的传授,而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媒体时代,绝大多数读者乐于通过轻松活泼乃至娱乐化的阅读方式接受科学知识,也就是说具有科学普及和休闲娱乐双重功效的科普作品才会受欢迎。因此,要用流畅的、文学的、大众化的语言,使作品内容生动有趣、让人印象深刻。因此,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开阔的文化视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最佳的创新结合点,以新制胜。

  当前,无论是医学图书、医学报刊,还是各种新媒体均在谈健康,可内容却大都是在“老生常谈”,作品的抄袭、雷同现象更不容忽视。当今医学图书市场当中,医学科普图书已经形成了一个细分种类,它已经覆盖了医学常识、疾病控制、保健养生、健身、减肥、美容、孕、产、育、生殖健康等方面,例如,疾病防治包括了从头到脚的所有疾病的防治。那么,如何挖掘新选题呢?从什么内容角度切入呢?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思路:①老调弹出新曲。例如,狂犬病知识大家都知道,但随着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就需要反复普及这方面的知识。②老内容新角度。例如,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注意事项内容很多,但性生活问题难以启齿,选择从这个角度切入,可使作品的吸引性、实用指导性提高了。此外,许多突发事件、热门话题都可能成为医学科普图书的选题。例如,2003年SARS突发时,就需要及时出版对抗SARS方面的科普图书,指导人们进行防治。而当今的“医患关系”话题是热点,如果及时组织出版“医患关系沟通”方面的图书,也会使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俗话说,看人看脸,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可见书名的重要。好的书名可以达到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效果,会引人注目。一本医学科普图书的好书名,多是运用了修辞手段的结果。修辞手法的运用,会使书名更加鲜明、生动、出奇制胜。医学编辑在策划选题时,也要多考虑书名,以挖掘新的切入点,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源远流长的中医药科学在其产生、发展的道路上一直十分注重汲取我国传统文明的丰富营养,并逐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特色文化。步入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后,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中医药文化,在释放时代光芒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作为以传播知识和传承文明为己任的高校图书馆,应当主动肩负起保护、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任,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明确指出国家“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弘扬、传播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是教育界、文化界义不容辞的重任。传承中医药文化,首先要认识到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斗转星移,中医药科学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但承载着传统文明的中医药文化在新的时代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释放出耀眼的光芒。当环境污染成为全球问题,中医药文化提倡的天人相应思想警示世人不可忽视环境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指导人们追求天人合一的完美统一;当西医发展遭遇瓶颈,新病、绝症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中医药文化以其变化无穷的思辨思想,指导着人们用传统的诊疗方法有效应对新病重症的威胁;当亚健康困扰着现代人的生活,中医药文化防病保健、调理养身的理念时刻提醒人们善待身体,保持良好心态,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中医药文化在释放时代光芒的同时,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一方面,中医无用论者武断地认为未经过西方科学验证,没有全面获得西方医学界普遍认可的中医药缺乏科学依据,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不宜用于治病救人,应该被淘汰,被抛弃。另一方面,中医万能论者则认为中医药神秘莫测,威力无穷,能预防、治疗所有疾病,应该排斥西方医学,拒绝服用西药,坚持仅仅用中医药养身、治病。事实上,以上两种观点都过于极端,中医药既不是无用的糟粕也不是万能的神器。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被千百年的历史实践证明了的济世救人之道,其科学性不容置疑。但是,正如西药无法包治百病,中药也不是万灵丹。中医中药学和所有科学一样,有待人们不懈探索,中医药文化也需要直面挑战,不断发扬光大。

  既然发展中医药文化事业,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如此重要,作为集教育、科研、文化功能于一体的高等院校图书馆,理应为保护、传播中医药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高等院校图书馆工作与中医药文化传播是紧密相连的。一方面,中医药文化传播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传播科学知识,传承文明成果,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功能。中医药文化既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知识,又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明成果,传播、传承中医药文化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作为高等院校办学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既不是世外桃源,也不是避风港,而是阵地,是思想文化的阵地,是精神文明辐射的阵地”,必然也应该是中医药文化的阵地,是传播、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主要平台之一。图书馆应该重视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把握时代契机,直面新的挑战,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传承祖国传统医学文化的思想阵地。可以说,传播、传承中医药文化是图书馆不容推卸的重任,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为师生提供教学、科研、文化服务的学术机构,也完全有能力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

  高等院校图书馆大多拥有丰富的纸本图书和电子书刊,配备了较好的阅读、宣传条件,聚集了具有高层次专业知识背景,既懂图书管理,又掌握了宣传教育技术的人力资源,这使得高校图书馆具有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优势。

  首先,我国高校图书馆馆藏图书数量较大,已经超过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总量。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共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2721个,藏书仅4亿余册。而高校图书馆有1022所,藏书达6.4亿册”。丰富的馆藏图书资源为文化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传承中医药文化提供了必要的载体。其次,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相当丰富。我国高校图书馆基本实现了“全国高校系统网络资源共享”,无论学校地处何方,读者通过各高校校园网登陆学校图书馆主页,都能方便地获取来自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清华同方数据库、万方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图书馆等大型数据库的电子阅读资源。这些不断更新的数字资源成为新时代传承中华文明的新载体,亦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形式、新途径。再次,高校图书馆具有较好的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许多高校建成了新校区,一座座设施更先进、环境更优美的大学图书馆新馆拔地而起,这些全新的图书馆具备比原有老旧图书馆更优越的阅读、宣传条件,能够更好地承担起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任。

  高校图书馆具备三种宝贵的人力资源。一是图书管理类人才。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一样,拥有一批专业的图书管理类人才,这类人才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本人力资源,也是传播文化的基础力量;二是专业技术类人才。由于各个高校的专业设置不同,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也不尽相同。在医学院校,特别是中医药院校的图书馆,聚集着许多具有高层次传统医药学专业知识背景的馆员,这些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中医药文化素养,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中坚力量;三是教育、网络、传媒类人才。为了满足高校教书育人的需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在继续巩固图书管理类、专业类人才的基础上,开始大量培训、引入教育类、网络类、传媒类人才,以便加强阅读指导、网络建设和文化宣传。这些人才懂得现代化的教育、宣传技术,善于运用最新的宣传工具,是传播传统文化的新兴力量。以上三种人才相辅相成,通力合作,都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生力军。

  既然高校图书馆具备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优势,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其物质条件和人力资源,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

  传播中医药文化,应该将中医药院校、医科大学及非医药高校图书馆的力量都调动起来,共同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播。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虽然规模各异,但“普遍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中医药类馆藏资源丰富,馆员大多接受过中医药学专业教育。具有研究、宣传中医药文化天然优势的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应该勇于挑起传播传统医药文化的大梁,做高校图书馆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排头兵。一方面,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应该通过加大对传统医药文化的宣传力度,推动学校各层次中医药专业教育的大发展。促进学校中医中药科学研究的大繁荣。“中医药历史文化在中医教育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并且一直贯穿于中医药教育之中。”各级各类中医药院校的图书馆,应积极采用图书推介、阅读指导、数据库使用知识培训、学术讲座、读者交流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中医药文化,用文化熏陶辅助中医药教学。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医药院校图书馆还应利用校园集团网络,通过微博、微信、电子邮件等向本校教学、科研人员提供最前沿的中医药科技资讯,用专业服务推进中医药学术发展。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核心是发扬文化的精神实质。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在开展传统医药文化宣传时,一定要注重加强传统医德医风的教育,让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的传统医学精神在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心中生根,发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医德高尚的白衣天使。

  另一方面,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创建面向社会开放的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文化基地内可以开辟各具特色的展馆,介绍历代著名医家与本土、本院名医、名师情况,展示中医史话与中医药经典著作,陈列中药材标本与不同时代的制药工具,以文字、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向公众展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文化基地可以定期举办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知识讲座,向百姓传播正确的中医养身保健知识,破除社会上伪中医保健宣传的影响,让民众在中医药文化的指导下,运用科学、适度的方法,调养身心,延年益寿;有条件的文化基地还可以组织放映宣传中医药文化的电影和纪录片,让传统医学知识轻松地走近大众,让中医药文化精神深入人心。

  医科大学虽然是以现代医学教学为主,但依然需要开设中医药专业课程,对医学生进行传统医德医风、医道医理的基础教育。随着知识交流、融合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方向的学术研究不断深入,西医学者也需要吸取中医药文化知识,开展中西医比较、中西医理论结合、中西医临床应用等新领域的研究工作。医科大学图书馆应该重视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工作,让师生们接受传统文化洗礼。图书馆可以适当增加中医药文化类图书、期刊的馆藏,可以利用本馆宣传墙和馆内网络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可以组织开展中西医文献的比较阅读、研究活动,引导师生在比较中学习,推动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新发展。此外,由于医科大学和中医药大学在中西医教学、科研中各有所长,两类院校的图书馆馆藏也各具特色,医科大学图书馆应该加强与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深化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让双方的师生都能通过共享平台便捷地获取对方学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以弥补自身资源的不足。通过合作共享,医科大学图书馆的传统文化底蕴将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则能够借助现代医学理念,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科学发展,让中医药文化闪烁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

  农村医学科普知识传播不足的原因在于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不够,医疗机构对医学科普知识的宣传不足,大众传媒对于医学科普知识的宣传有限,以及学校教育中医学科普知识教育的缺乏等方面。首先是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不够。有报告显示,我国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2011年,我国的医疗卫生支出仅占GDP的1.35%,低于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而发达国家的卫生支出占GDP比例一般为6%-8%,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2%-6%(李泓冰,新华网)。虽然近年来,农村实行了“新农合”等一系列医改措施,给农村人口的医疗带来福利,但相比城镇人口来说,实行太晚,受限制太多。由于经费和人才的不足,农村医学科普知识的传播停滞不前。其次,医疗机构对农村的医学科普宣传与教育极为不足。传统的医学科普传播工作仍在农村地区占主要地位,且只有少量的传统宣传方式存在,如乡镇卫生院的贴画和告示,主要内容多为预防性病、艾滋病、血吸虫等较传统的主题,涉及面狭窄。而针对其他重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等)的预防和治疗,很少有公益性且知识量足够的宣传。而这些重大疾病,往往是农村人口现今面临的严重考验。大型医疗机构几乎很少参与到农村医学科普知识的传播之中。个别医疗机构以发放传单、手册、带有广告的扇子等进行的医学科普宣传又多为以盈利为目的广告,可信度受人质疑。再次,大众传媒对于医学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有限。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对于医学科普知识的宣传有限,甚至有伪科学的形式存在,使得普通民众对此真假难分。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社会带来巨大变化,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获取有用的免费资源。随着农村经济的改善和提高,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人口已在享受网络资源服务。弊端却是,网络上也只有少量的公益性的医学科普网站,其内容也只是简单的图文展示,书本搬家(苗卫军,2011),且很多医疗信息是以商业广告形式存在。而且,能有意识地通过网络去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源的农村人口为数不多。对于偏远农村来说,网络信息仍处在较落后状态,大多数农村人口没有网络,或不会利用网络,即使会用,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有限,鉴别真假信息的能力有限。最后,学校教育中缺少医学科普知识的教育。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所提倡的最终目的,也是我国学校最难实现的目标。健康素质的教育同样的从学校教育中缺失了。中国的基础学校教育(从小学到高中),有关健康意识和医学科普的教育含量有限。高等教育中,非医学院校多只重视本校专业的教育,几乎不涉及医学科普知识。导致的结果是,即使受过高等教育,除医学专业人士外,大多民众仍没有足够的医学科普知识;医学院校多也只重视本校学生的医学专业教育,忽视了面向非医学学生以及社会大众的医学科普知识的教育与传播。

  针对农村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启示:需增加对农村医疗事业的重视,加大投入。医疗事业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中国人不可再做“东亚病夫”。但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教育和医疗却长期没有得到重视,特别是对于拥有众多人口、文化层次和经济水平都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新医改”的确给农村的医疗状况带来巨大的改变,但城乡差距仍然存在明显,个别城镇人口可以享有的权力,还不能在农村实施,这需要的更多关注。对农村医疗事业,不仅需要经济上加大投入,还需做好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改变传统、愚昧的状况。有关机构应有组织下到基层,跟群众沟通交流,才能确实了解真实情况,对症下药。医疗结构对医学科普知识宣传有带头作用。不管是乡镇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还是县、市、省级医院,都要重视向公众,特别是农村人口,宣传基本医学科普知识。只有民众有了基本的医学科普知识,关注自身的健康,重视饮食、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才能整体提高民众的身体素质,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病率,从而也减轻医院的负担。与此同时,基层民众对医学科普知识的了解,又有助于医患沟通,减少不必要的医患误会,减缓当下社会中越演越烈的医患纠纷问题。

  通过社会传媒进行农村医学科普知识的教育和传播。公益事业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传媒机构有义务和责任面向公众宣传医学科普知识。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可以通过公益广告、健康节目等方式免费向公众宣传科普知识,有益于偏远地区民众接受到科普知识的教育。在提倡全民素质教育的大前景下,从基础教育到高等学校教育都应该重视科普知识的传播。基本的医学科普知识,小学、中学就应该得以开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学生受教育后又可回到家里想父母传达,逐渐起到公共教育的目的,这对于偏远地区的教育具有深远意义。对于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可以适当开设医学科普选修课程。非医学专业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好,有良好的文化基础,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孙水林,2003)。另一方面,非医学大学生兴趣广泛,对医学科普知识有兴趣者为93.77%。农村学生在受过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医学科普知识之后,自然会对农村人口的整体医学科普知识的传播起到推动作用。尽管近年来得到的大力扶持和资助,今天中国的农村人口仍然是弱势群体,城乡差距仍旧很大。农村人口的经济条件、受教育情况和生活条件水平仍很低下,众多群众医学科普知识的严重缺乏。针对农村的医学科普知识教育,需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医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不单单是从事医疗、教学、科研活动的专业医护人员和医学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同时也包括广大的基层社区医生及众多百姓,然而由于他们的工作、学习性质和生活氛围决定了他们获得医学信息需求和对国内外医学领域中的新动态、新技术的主要渠道是期刊、专著、论文等。但是,由于现在因特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他们获得最新信息的机会增加,时间缩短。因此,实现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发挥图书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需要,它也是信息化背景下一种创新的医学百科图书馆模式,呈现为动态的形式和开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既是工具、环境和载体,也是教育的资源、内容和系统。与传统运用书籍杂志对大量的基层医生和百姓进行健康教育模式相比,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具有内容的丰富性、模式的新颖性、速度的快捷性、交流的自由性和参与的平等性等特点。同时,由于近年来医学健康教育在抗击“非典”、“禽流感”以及“抗震救灾”工作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运用互联网将专业化医学知识充分展现在广大的基层社区医生及众多社区百姓面前、针对社区患者及高危人群行为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深化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实现全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的医学信息内容丰富、广泛,更新速度快,语言总体上浅显易懂。但信息存在着繁杂重复的现象,难以保证其准确性,专业性,信息权威性。同时,医患互动少,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人际传播,从考查过程来看,目前互联网医学传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医学健康网站就把专业、准确的医学知识利用网络的扩散优势呈现给大众,通过提供大量的疾病防治知识以及为用户搭建互动和交流的平台来帮助大众获得更多的健康信息以提高自己的健康照顾能力。其中它所提供的信息中平均只有1/3内容来自医学类媒介,其余2/3的信息是摘自各类综合性媒介。网站多从非医学专业媒介中获取信息,可以看出编辑人员对健康信息的专业要求相对较弱。例如:医学频道中72%的信息来自于报纸,其中42%的信息来自综合类的报纸,30%来自医学专业类报纸,而剩余的网站来源中只有5%是来自医学类网站。在这些医学网站中,医疗专家和卫生组织的引用率偏低,使得医学信息的权威性不高。在网络医学健康知识中,内容引用医疗专家、医疗组织的比例总体只维持在15%-39%之间,而且医疗专家和卫生组织的引用大多数是出现在医疗新闻的信息中。更多的医学健康知识中是没有出现过多医疗专家的佐证,有的是“专家介绍说”、“专家提醒说”、“专家提出建议”等,这些模糊的来源并不能证明和确保信息内容的专业性和准确性,甚至在提供医学健康知识的文章中作者是医疗领域专家的更少,比例只在5%以下。

  互联网是全球分布式网络,信息从产生到获取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信息来源、获取、使用处于无序状态,也没有信息的严格把关,网络之间的摘引频繁,信息者不承担责任,任何人都可以建立一个网站并声称自己是一个健康专家。因此,互联网上的健康信息质量良荞不齐、大量重复、无用多余甚至是虚假错误,这使得人们在互联网上寻找信息时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健康网站的编辑人员资料、内容编辑方针和程序的缺少,以及这些信息过多来源于网络的、较少佐证、无公开规则把关的编辑形式无法充分保证网站所提供的医学信息的可信性,健康网站通常提供例的医学健康知识与意见,甚至是某种健康主题偏颇的、存在着潜在的误导性及相互矛盾的信息。例如:有信息报道肥胖是基因问题,体重不是人为控制的,或者饮食在减肥中不起作用,但有文章推荐个体需要控制他们的体重来维持健康,或培养一个严格的饮食习惯,或推荐更多的体重自我控制方法和减肥运动来减少肥胖问题。任何健康主题在简短的报道由于编辑人员的编辑能力和健康素养等因素,在叙述中某个方面被选择或被强调了,其他的方就被省去或遗漏了,因此难以保证其内容是受众所需要的和对受众有帮助的。信息出口的多元性使得医学信息存在着不完整性或是偏颇的可能,这些影响到了那些依据这些医学信息做出健康决策用户,也降低了互联网医学健康信息的可信度。

  目前网络医患互动形式主要采用以用户在线提交咨询的问题,医学网站自动存入,网站注册会员医生回复形式为主,同时提供在线注册医生电子邮件的医患交流形式。在医学频道中,在线专家板块是以引用专家的话语组织的文章报道形式,并不是医生与患者间的直接交流,严格来说不属于专家在线交流。而在健康热线中的专家在线则提供在注册医生的资料和联系方式以供患者问询,从形式上做到了医患的互动,但从医患的际交流上看,在线医疗专家与患者的互动意义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医患之间的交流果不是很充分。一般患者在咨询中没有提供个人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体征,对于自己症状的表述含混不清也不详细,因此医生的回复也存在多种可能性,要么大而概全,要么需要辅助检查,难以进行个人诊断,更多的则是劝患者进行医院就诊咨询,没有给到患者建设性的帮助,交流效果达不到患者需要的理想度。而大多数医生用电子邮件是为了参考和进行的医生与医生之间交流而不是用来与病人的交流。因此,总体来说互联网医患互动的形式和效果还较为有限,在用户遇到健康问题时,他们能够充分寻求互联网上的健康帮助,从而与医生进行深入探讨,这种网络医患互动形式能大大降低社区居民获得医学信息的时间和成本,这对于其具有潜在的实质益。但提供在线咨询的医生并没有进入医患关系的角色或在从事医疗实践行为,彼此不互惠和医生行为的无责任承担,导致了网络医患互动的不充分,从侧面也说明网医患传播还有极大提高的空间。

  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是由南通大学医学院医学信息系、南通大学数字医学研究所承担的《南通市基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居民健康档案应用平台建设》课题所相应配备建设的省略/网站中普及社区居民健康科普常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常见疾病索引和常见症状索引两部分构成。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中医学健康科普常识包罗万象、容量巨大、形式多样,突破了传统健康科普知识内容的匮乏和重复,形成丰富、多元知识,从而不仅为广大的基层社区医生及众多社区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健康科普常识,也为社区医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进一步完善和促进医学工作经验的随时交流和相互借鉴。

  常见疾病索引主要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及系统的标准,划分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血液系统、造血器官和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疾病,精神、行为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传染和寄生虫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等疾病共十二部分。其内容则主要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内、外、妇、儿科等多本权威书籍。每种疾病又分为疾病的病因、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疾病的临床表现、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疾病的治疗、疾病的预后和预防六个部分如高血压。

  常见症状索引内容主要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诊断学教材,共有26个常见症状。每个症状分为症状的病因、症状的发病机制、症状的临床表现、症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症状的治疗、症状的预后和预防六个部分如发热。

  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模式新颖,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活泼、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不同年龄层次社区居民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实际动手操作的需要。其新颖性和操作性比信函、电话、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医学百科图书馆中寓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来传播健康卫生科普知识,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来表现健康教育的内涵,使广大的基层社区医生及众多社区居民在轻松的气氛中领会自我保健知识,在趣味盎然中获得卫生知识。

  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中,通过Macromedia Dreamwear8、GIF Movie Gear4.省略等计算机语言技术,多种形式汇编网络环境下健康医学教育百科图书馆中的各种实用性健康科普常识,从而有利于广大的基层社区医生及众多社区百姓观阅,达到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播健康教育知识。

  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和方式,通过互联网能将各个社区的居系起来,其速度快、信息量大和覆盖范围大的功能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率;其速度之快、信息之新更是其他大众媒介无法比拟的,从而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其最大效用,有效提高了健康科普知识教育的效益。

  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局限,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广阔自由的领域。只要有需求、能上网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健康教育科普常识的学习。利用互联网低成本联络,不仅大大降低了健康教育的成本,避免了时间上的短期性和形式上的局限性,而且充分保证了健康教育交流的自由度、开放度和可持续性。网络家园根据季节、流行病发病期以及不同人群需要的知识,循序渐进地传授保健、卫生科普知识,使各个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发生情感的联系和共鸣,形成统一的卫生行为规范,达到改变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目的。

  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是自由、、平等的虚拟空间,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计算机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享受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带来的各种最新、最权威的健康科普知识信息服务。健康教育的宗旨强调受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突出其主体使用。而网络的“虚拟性”与“隐源性”大大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心灵开放程度。社区居民可以完全敞开心扉、开诚布公地查阅、学习自己的隐私和心理疾患,并在此力求解决疑惑,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既是健康教育的现代内容,又是健康教育的新方式。它利用网络的特性,不仅实现了跨地域、跨时空的平等交流,广泛传播健康知识,开辟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渠道,而且由于网络是虚拟的人际交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社区居民的思想顾虑和心理戒备,缩短了距离,减少了人际交往中的负面效应。因此,对于拓展健康教育的内涵、方法有着积极的意义,实现“增值”效应。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一方面把现实空间的仿真情景展现在了用户面前,有利于广大的基层社区医生及众多社区百姓在网络中了解、认识、接受健康卫生各方面知识;另一方面利用网络特有的信息高集成性、双向交流和可选择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使广大的基层社区医生及众多社区百姓自主选择所需健康常识的内容和方式,从被动接受健康常识到实现自主性自我学习健康常识,最终培养广大的基层社区医生及众多社区百姓健康生活意识和行为习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的发展。

  语文在中职卫校中的定位虽然是普通学科,但语文是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能提高中职护生的人文精神,是学好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工具,提高中职护生文化素养的一门学科,而普通话课,对提高中职生文化素质、语言表达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职卫校中设置语文意义重大,一方面,语文课除了体育课以外,普通学科中让学生感到最为亲切的课程,是学习时间较长的一门课程。另一方面,语文课能很好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语文学科在中职卫校中起到台阶的作用,能帮助中职护生跨越到专业领域。中职卫校的语文课设置,较偏重读写,而轻听说。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多数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支粉笔、一张嘴,注重课文的解析,忽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教师生硬地灌输知识点,无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职业特点的实际需要,抹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果差。

  普通话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大量的练习,纠正同学的发音和读音,学生学习的较强。普通话教学和普通话测评的内容一致,包括到四个部分,字、词、读短文、说话。大量的关于字、词的练习,能改正同学们错误的发音和发音方法,增大识字量,学生的文字基础更加牢固。很多中职护生,语文基础差,学习中出现大量的错别字,写错字、读错字、张冠李戴的语言现象很严重。前后鼻音不分,平翘舌不分,轻声字不认识,古入声字经常读错,35个韵母不会读不会写,并且和英语字母读法混淆。通过大量的普通话发音技巧的讲授,如四声,发音和调值保持一致,轻声词的读法、儿化音的技巧、上声的变调就能使语音标准和优美;短文有科普类、议论类、记人类、记事类、咏物类,学生反复模仿练习,不仅能帮助同学正确的发音,提高同学们朗读文章的语言美感,还能学习到不同的文体,感受到文章绽放的思想魅力和人文精神;说话的练习,不仅能提高中职护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能提高自信心。语文课堂上,中职护生和教师的互动较差,学生鲜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说话能针对每个主题进行练习,讲述别人的故事、自己的故事、爱的故事、生活的感受,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学生有话说,愿意说,有效地提高中职护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语文学习效果。

  中职l校语文课把普通话的教学纳入常规语文教学中,不仅能提高中职护生语言表达的标准度、流畅度、熟练度,激发学生学好母语的,还能提高学生识字水平,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学生的自信。普通话教学通过普通话测评来检测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并获得相应的证书,适应职业的需要,为就业增加砝码。

  语文学科在多数中职卫校,学校和教师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语文课的地位模糊,定位为普通学科,地位低于专业课和基础学科,课时数较少。但近些年来,因医疗部门对卫生技术人才学历要求提高,语文课的比重逐渐增大,夯实护生的文化基础,应对三校生考试。学校没有意识到普通话教学对中职护生语文综合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普通话教学在中职卫校中没有形成测评机制,没有进行系统地教学和要求。

  中职卫校语文教师,有较深的普高教学情节,偏重于高中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们对本学科的自我认同度低,语文教师较少有培训或进修的机会,与其他中职学校的教师接触少,有一定的封闭性,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普通话能力提高有限,所以只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意识和体会不到普通话教学对中职护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职护生因中考自信心受挫,到中职学校后,无法振作,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多数同学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认为语文课可有可无。中职护生一半以上同学来自于农村或山区,多数同学来自方言区,他们的普通话表达能力有限,大多数同学普通话不标准,阅读量小,影响了语文学习的效果。虽然很多西部的中职学校,都在校园里推广使用普通话,标注了普通话的重要性,但学生也没有意识到普通话对自己的语言能力、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即使学校安排了普通话测评和普通话课程,很多中职护生抱着应付的态度,并没有刻苦学习,纠正自己的普通话。

  学校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职业技术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对受教育者在一定教育水平基础上进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类的专门人才。”学校应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知识性、能力性,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学校应增加语文课时,把普通话教学纳入正常的语文课教学范围中,征订普通话教材、培训教师,安排普通话教学,统一组织学生测评,把普通话等级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前提条件,切实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水平和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中职卫校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改变单一的知识结构、生硬的教学方法,积极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结合中职护生的学习特点,科学的评估学生的现状,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认真开展普通话教学,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中职护生应认识到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端正态度,刻苦练习,反复地模仿发音方法和发音要领,在学习和生活中熟练使用普通话,改正错误发音和写错别字的习惯,通过相应等级的普通话测评,增强自信心,提高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整体形象气质,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

  语文学科的地位在中职学校逐渐攀升,很多学校增加教学时数,引进优良师资,规范语文教学。中职卫校开展普通话教学十分有必要,推广普通话教学,普通话测评成为常规考试,能改变以往沉闷的语文教学现状,激发教师的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学习普通话的主动性。相信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中职护生培养成不仅具有过硬医疗技术,还有良好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医护人员。

Copyright © 2012-2025 米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沪ICP备18042196号-1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

电话:400-26031998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米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