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全国免费预订热线

400-26031998

站内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器械知识

当前位置: 米博体育 > 器械知识

米博体育网站版医学常识知识大全大全11篇

2024-08-16 10:51:19

  米博体育网站版医学常识知识大全大全11篇1.疾病诊疗:收录30个专科系统的8000余种疾病的疾病分类、ICD号、概述、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其他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防等内容,并包括社区医院常见病和慢性病专项。

  2.用药指南:累计药品信息数据量达到6000种左右。包括每种药品科目分类、药品剂型、药理作用、药动学、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用法用量、医保用药等内容。便于社区医生学习查询使用。

  3.临床医技:包括1600多项检查项目,每项包含:概述、原理、试剂、操作方法、附注、正常值、临床意义等。同时包括临床常用的B超、彩超、CT、X光、心电图等诊断仪器的使用方法、图像解读、正确图谱参考等系统知识数据库。

  4.中医中药:该栏目共收集中草药、现代经典方剂、名医名方、中药图谱、药膳食疗等共计2万多条数据,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诊治提供完善的中医知识服务。

  5.继续教育:秉承“人人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宗旨,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内容以临床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等系统培训为主,同时兼顾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注重提高学员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为可贵的是,每个季度都会较大幅度增加新的内容。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学员可以根据需要获得相应学分。继续医学教育平台根据您的特点和需求为您打造了个性化的页面,提供个性化学习条件的同时帮助您管理学习进程。

  6.视频直播:培训师资在全国范围内选用具有丰富教学、临床和基层卫生工作经验的专家团队,视频课件通过病例展现、操作演示、场景教学等,辅以动画、流程图、PPT等多媒体工具编辑制作而成,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保证教学效果。

  7.考试训练:依靠全国著名医考研究专家和医考命题专家的辅导,帮助学员在短期内夯实基础,提升应试能力,提高基层医护人员执业医生、执业助理医生、执业护师考试通过率。课程设置包括实践技能辅导、理论辅导和考前模拟题强化训练。

  8.知识总库:该栏目共收集了基层医生日常所需的电子图书、中国全科医学电子期刊、论文及论文写作指导等资源,供基层医务人员日常学习。

  中国第一套针对基层医生的学习、培训、考试、助诊的知识型数据库,实现了将医学文献、图书知识以及电子数据的完美整合。

  过去在其他住院医师带教时,主要强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往往以疾病为中心,缺乏整体观念。在全科医学住院医师的带教时,带教老师必须转变医学观念,除了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外,一定要秉持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把病人看成一个整体的人,把疾病与病人有机联系起来,全面评价病人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需求,并利用专科会诊和其他各种资源,充分满足病人的需要。在诊断疾病时,以专科医生为背景的带教老师往往会注重各种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手段,忽视与病人沟通、理解的重要性,没有掌握了解病人的具体方法,在全面了解病人、全面评价病人的健康状况方面缺乏专业训练,当然,也缺乏其他专科的知识和技术,更缺乏社会、心理、人文科学的知识。因此,除了带教老师应充实必要的知识外,采用教学相长的方法也至关重要,充分发挥全科医学住院医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学习

  其他住院医生的兴趣主要在掌握高深技术和解决疑难问题上,而对于全科医学住院医师来说,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掌握各科急症的院前处理方法、了解综合医院各专科的工作流程、熟悉转诊资源、了解各专科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等。带教老师应该完全站在全科医生的岗位上来想象一下,全科医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术。往往是带教老师认为没必要重复的基础知识,恰恰就是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应该得到强化的,带教老师认为过于简单的操作技术往往就是全科医学住院医师最应该熟练掌握的,如专科的体检、问诊、常规检查的操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判读等。对于基础知识,带教老师绝不能机械地重复和灌输,否则,会影响住院医师的学习积极性

  住院医师对基础知识往往似懂非懂,简单地复习和重复讲解很难引起住院医师的兴趣,但在关键时刻住院医师又会犯最简单的错误,这叫基础知识不扎实。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再加上活学活用的方法来不断强化全科医学住院医师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的强化还应该从纵向的学习转向横向的学习,从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学习转向以运用知识为目的的学习。

  在医学院校时,医学生是以学科为基础学习基础知识的(纵向的学习),如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在住院医师训练时,住院医师应该以健康问题或疾病为基础来学习基础知识(横向的学习,整合式的学习),例如,针对某种心脏病,应该从这种心脏病的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等各方面来加以分析和解释,从而深刻理解这种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表现,同时,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各种基础知识得以融会贯通,这就是所谓的强化。对于常见疾病的理解,带教老师很容易产生误解。在各个专科的病房中,专科医生司空见惯的疾病很容易被理解成常见病,但在病房中常见的疾病,在社区、门诊可能并不那么常见,尤其是在高级的医学中心的病房中,这种住院病人在社区病人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全科医生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如何为这些病人服务。因此,常见病应该以社区为背景来理解,而不是以综合医院的专科门诊,更不是以综合医院的专科病房来理解。最好的方法是对社区常见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和分类,以便各专科的带教老师能把握好教学方向。相关的教学机构应该为各临床专科的带教老师准备一份完整、详细的教学大纲,让带教老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教学。对于基本操作技术,应该有所侧重。在社区中经常用到的技术,一定要做到熟能生巧,十分有把握,而不是会做就够了。在社区中不常用的操作技术,只要动手做过就够了。在带教过程中,往往会碰到这样的现象,那些难度较大的操作技术,住院医师会抢着做,而一些基本的操作技术却谁都不愿意做。

  除了手把手的教学以外,对于全科医学住院医师来说,一定要多采用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先选好合适的病例,以专科医生为主进行第一次病例讨论,重点反映专科医生的思维方式。然后,要求每个住院医师分别准备不同方面的综述和病例分析意见,在第二次病例讨论时,分别报告,并由参加讨论的各方面的专家或带教老师进行评价,这样可以综合各方面的知识,强化整体观念,同时,也锻炼了住院医师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口头汇报、参与讨论、融会贯通各方面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标准化训练对全科医生的培养来说也很重要。设置一个有录像和单向玻璃的标准化教室,培养一些标准化病人,让住院医师有机会一对一地为病人服务,并从中得到训练,如问诊训练、体检训练、与病人沟通的训练、操作技术训练等。训练结束后,还可以让住院医师从录像中做自我评价,吸取教训。总之,为了做好全科医学住院医师的专科带教工作,有必要让带教老师先学习全科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转变医学观念和思维方式,了解全科医生的工作条件和任务,明确专科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同时,掌握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

  [1]卢祖洵卫生部基妇司城市卫生服务课题《中外社区卫生服务比较》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2001, 6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严重。根据2007年卫生部信息中心数据,全国4万家乡镇卫生院,现有执业(助理)医师40万人、(师)17万人。仅占全国的1/5和1/8。全国60万个村卫生室中,执业(助理)医师不到12 万人,无护理人员。2010年全国政协会议上宁夏大学副校长在3月6日下午的分组讨论会上提到:“目前全国农村乡镇卫生院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只占1.4%,中专生53%,34.6%为高中以下水平。农村医疗人才严重缺乏,医疗水平低下,农民看病难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了绝大多数,农村每千人口中卫生技术人员数不足2.18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占1.6%、大专17.9%、中专59.5%、无专业学历占21.8%。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0%,却占有我国卫生资源的80% ,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80%却占有我国卫生资源的20% ,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医疗卫生技术人员537.6万人,其中乡医91.6万人,占总人数的17%。根据第二次全国卫生机构调查,农村地区53.5%的患者,在村级卫生机构看病。可见,就是这17%的乡医支撑着我们9亿农民朋友的最基本的日常医疗保健工作。所以一直以来乡村医生被人誉为农村医疗保健网的“守护神”。图1是我们对某县乡村医生的学历调查结果。

  全县1873名乡医中,初中学历的有695人,无学历的499人,占总人数的63.75%,有大专学历的仅22人,占1.17%。有助理执业医师证的只有6人,有资格证的只有1人。因此,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低是长期困扰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的瓶颈,误诊、错诊时有发生,小病拖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也屡屡发生。

  农村卫生医疗设施简陋,现代医疗技术难以开展,医学院的毕业生一般不会去乡镇医院,更不会去村里,虽然城市现在留人困难,但医学院毕业生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大城市,最次的选择也是县城,硬件设施的强烈反差是医学院学生不愿意去村镇的一个原因。另外,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医疗状况短期内无法改变,这就使乡镇等农村医院没有病号,小病在村卫生室,大病去城里大医院,病号少,学不到多少东西,生活环境也有巨大差别,农村卫生条件、业余生活等都无法和大城市相比,因此让医学院毕业生去农村目前来看很难,所以,对农村现有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是解决目前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的捷径。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对乡村医生培训、考核、注册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卫生行政部门对乡村医生培训与考核提供了法律依据。按照国家规定,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资格。借助强制政策,对乡医进行培训,以提高乡村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培训开展的形式一般是先获取中专学历能够有资格参加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因此大多是与当地卫生职业院校联合,进行学历培训。但乡村医生与各校在校生年龄差别较大,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大多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但缺乏基础理论,法律意识薄弱,大多不写病历,个别写病历但书写不规范。因此,他们的培训方法、知识点、侧重点都应和在校生有很大的差别。

  对乡村医生的培训要树立全科的观念,村卫生室常常一人或两人,没有分科,并且一般农民有病会先找乡村医生,这就要求乡医对常见病和多发病都应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在培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急救常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医依靠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诊断无创伤,治疗极简单,疗效极神奇,费用极低,有时一把草药、几根针、几个火罐、几根艾条就可手到病除。故目前国家极力提倡中医进社区,中医进基层。乡村医生能有一定的中医药知识,中西结合治疗,效果好,又经济,可以减少农民朋友的经济负担。

  绝大部分乡村医生既是医生又是,但他们对护理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较少,重扎、渗出现象时有发生,无菌观念淡薄,对急救护理知识了解也较少。对乡医培训除了基本知识基本诊断技能的提高外,护理基本知识、护理操作技术等应作为重点培训的内容。

  国家医疗支出占的比例较高,这与大家的错误认识有关,多数人只是有病治病,不知道预防的重要性,所以在这方面还要加大力度宣传,特别是在农村,基本上没有防病意识。根据对预防知识及基本医疗常识的调查发现,有科学的预防保健及基本医疗常识的所占比例连0.1%都不到,乡村医生有预防保健意识所占的比例也只有43%,但也只是有这样的意识,但没有相应的行动。所以加大对乡医预防保健知识的灌输和培训,是在广大农村普及预防保健知识的有效途径。乡村医生和村民的关系比较密切,交流也最多,身体方面的问题乡医是他们最近的老师,也是他们眼里的能人,由他们把预防保健知识普及下去更直接也更容易。

  在这个信息时代,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对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乡村医生不能仅仅安于一隅,要扎根农村,放眼世界,要多参加学术交流,融入到高层次的学术团队中。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乡村医生不能仅凭经验诊断,要不断参与培训学习。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乡医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虽然有强制政策,但总以种种借口请假,不愿学习,所以在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要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生基本卫生知识、保健知识、疾病知识的培养是当前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高中生,本调查研究对教学中渗透医学健康常识做初步探讨,以便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促进相关素质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根据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学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最基础的是生理健康教育。医学健康教育从属于生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认知层次,即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急救技能,了解基本医疗、保健知识,卫生知识、保健知识、疾病知识、急救知识等。当前,我国中学生医学健康常识主要借助生物学科的知识教育进行传播。

  为了了解当前高中生获得医学健康常识的主要途径,笔者对随机抽取的大埔县四所中学的200名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图1。

  通过图1可以看出,当前高中生获得基础医学健康常识的途径主要是生物课堂教育和家庭影响,而生物课堂是实施医学健康常识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完全有条件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加强该项素质教育。

  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大埔县四间高中的高二理科班384名学生(已学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2、3课程)对医学健康常识的知晓率、掌握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参考医学健康常识相关资料和实际情况编制。

  调查发现,学完高中生物必修本(人教版)的高中生的基础医学健康常识知晓率总体偏低,学生对于一些简单日常医学常识普遍缺乏。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学生对于生物教材中未出现的医学健康常识知晓率极低。例如“感冒的防治”、“抗生素的正确使用”、“禽流感的传播途径”等这些日常生活中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的常识,由于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未能涉及或强化这方面的教育,学生的掌握程度相当低。这是过分重视应试教育,忽略素质教育所造成的。

  为了了解当前高中生物教师和学生对医学健康常识教育的态度,笔者对随机抽取的大埔县四所中学的10名生物教师和20名学生进行访谈调查。通过这次访谈我们发现:虽然初中生物教材涉及医学健康教育的内容更丰富,但高中学段同样需要此类教育,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于高中积极开展该项教育均表示赞同,在高中学段大力加强该教育是切实可行的。教师普遍认为高中教材有很多渗透、拓展医学常识的切入点,应该利用生物课这个平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但一定不能偏离教学,影响教学任务。学生方面则表现出更积极的一面,普遍反映学校应多开设讲座和第二课堂活动。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认为,高中生物教学完全有必要加强“医学健康常识教育”。首先,调查显示学生对于学习医学常识具有浓厚兴趣,而生物教师也普遍认可加强“医学健康常识教育”的必要性。其次,高中教学应以人为本,要以提升学生基本素质作为教学目标和情感目标。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虽有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医学常识的学习需求,教师有必要就相关教育作进一步的强化拓展。

  高中教材中有很多医学健康常识渗透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切入点,紧密联系教学内容进行适时渗透。高中生物教材中与健康有关的内容大部分以“与生活联系”、“与社会联系”等课外拓展的形式出现,生物教师可以紧扣教材进行适时拓展渗透。

  我国对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还刚刚起步,但《药品管理法》明文规定,国家实行中药品种保护制度,而现行的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存在着诸多不足,制约了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WTO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将促进我国中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并将为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提供更高的保险系数。

  (1)专业性:就像我们医学院的口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一样,医药对于现今的人们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非常熟悉专业知识的营销人员,对于药品的适应症、配伍禁忌、不良反应、药代动力学、半衰期、体内分布、用法用量等专业因素认真地掌握。它不像一般消费品营销,任何人只要掌握一定的营销知识、营销技能便可开展,医药市场营销人员必须是专业人士,这是由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感和生命价值所要求的。

  (2)复杂性:医药市场营销的需求对象包含以下几方面:处方医生、药店店员和一般消费者,由于受到产品类别的不同、处方医生的处方习惯不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的差异和患者病情的差异,医药市场营销的设计思路各不相同;另外,越来越多的新产品上市,加剧了市场的竞争性,营销需要多层次、多角度考虑;再者,随着社会化营销的不断发展,医药市场营销也不断推出新的营销模式和新的思路。因此,医药市场营销的设计与实施变得越来越复杂。

  (3)特殊性:医药市场营销的特殊性表现在:患者的消费需求大多是通过处方医生开出的处方实现的,处方医生是消费的载体,患者的医药消费是通过处方医生实现的,是一种被动消费,这与一般的主动消费是完全不一样的。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医药消费意识不断增强,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无论在消费意识、消费数量方面,还是在消费质量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全国现阶段医药消费总量为8000亿,比30年前增加了几十倍。过去人们在接受处方的时候不论是何种产品、哪个厂家的只要治疗某种疾病便按方购买,现在的消费意识已有明显改变,人们不仅要看什么产地、什么生产商、什么价格、什么包装、有效期等消费细节,还要注意产品的品牌价值度如何。这是医药市场消费需求进步的重要表现,因此医药市场营销要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充分了解熟悉人们对需求的理性态度,不断改变盲目依赖处方的习惯,促进医药市场需求的进步,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4)差异性:医药市场营销的差异性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消费者的年龄、文化与消费层次、城乡区域的消费差别、产品的附加值高低与品牌价值度、营销模式的设计等。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出生率下降,老年人比例不断上升,医药市场消费的结构主要以老年患者为主。文化层次、消费层次高的消费者更加注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产品需求,城市与农村的消费需求差别很大,营销的设计与组织需要严加区别,高附加值、高品牌度的产品需求大,产品周期长,消费者忠诚度高,市场营销的延伸度长,医药市场营销由过去单纯事件营销慢慢过渡到关系营销、网络营销,并逐渐向绿色营销方向发展。

  (5)综合性:医药市场营销研究的对象是药品,因为药品的特殊性,导致进行医药市场营销时需要更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除了常规的营销管理知识外,还包括患者心理学知识、药品法规知识、常规的药学知识和医学知识,即在一般管理学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习很多医学、药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我国知识产权法学专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目前为止,全国对知识产权类人才的培养状况还不容乐观,设置知识产权学院的高校有北京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暨南大学和华东政法学院等五所高校,还有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设立了知识产权系。其中,除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和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成立时间较长(分别成立于1993年10月和1994年秋天)之外,其他院校的知识产权学院(系)都还是近两年成立的新生事物,短期内还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据统计,我国目前高校中每年培养的知识产权法学专业的人才还不足千人,已经毕业的受过正规教育的知识产权人才总共只有2000人左右,上过知识产权选修课的学生不到学生总数的5%。这还远远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对该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需求。

  ①对中医药知识产权类人才培养的紧迫性认识不足。②知识产权课程还没有完全走进中医院校。③中医药企业对知识产权类人才的培养态度不积极。④社会各界对中医药知识产权类人才的培养没有形成合力。⑤缺乏必要的教材和合理的课程结构。⑥不注重对学生技术背景的要求。

  总体来看,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及利用上,不占优势,而要增强我们的地位,至少使我们避免处于劣势的地位,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力争在国际上降低现有专利、商标、版权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二是力争把中国占优势而国际上还不保护(或者多数国家尚不保护)的有关客体纳入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以及提高中国占优势的某些客体的保护水平。从《伯尔尼公约》的修订过程和TRIPS协议的形成历史看,走第一条路几乎不可能。

  就第二条路来说,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对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的专利、商业秘密等保护,促进了发明创造;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对计算机软件、文学作品(包含文字作品及视听作品等)的版权保护,促进了工业与文化领域的智力创作。但在保护今天的各种智力创作与创造之“流”时,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忽视了对它们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而传统知识,尤其是民间的表达成果,正是这个“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医学中全科医生是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是在社区医疗机构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不可避免地面临常见口腔疾患甚至是口颌系统的急症处理。因此,临床医学全科医师十分有必要掌握口腔疾患急症处理原则和常见口腔疾患的转诊建议。一般而言,临床医学全科医生的培养正逐步规范为“5+3”模式米博体育平台下载安装,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经过5年的本科学习,再进入临床医院进行3年规范化培训后,方可取得全科医师执业资格。根据我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中全科医师技能标准的规定,并未将口腔医学的技能纳入规范化培训的标准,结合当前医疗卫生改革和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口腔医学教育在临床医学全科医生培养中不容忽视,需要高度关注口腔医学课程在临床医学(全科方向)教学中设置的共生性。

  1.当前我国人口中的口腔卫生水平较低。高发病率的口腔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人类的三大疾病之一。我国在口腔保健意识和口腔健康水平方面和欧美日等国家相比,差距十分巨大:青少年龋齿率平均高达80%以上,成年人牙周病患率平均高达90%以上,老年人牙齿保有率少于40%(60岁以上,八个牙齿以上)。特别是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更为严重,大量的儿童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儿童由于对口腔卫生的保健、口腔疾病的预防等知识教育基本为空白,在乳(替)牙期,出现了大量的龋坏、口腔溃疡、牙周疾病等状况,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极大地影响了儿童身心健康。注重口腔预防保健是社会发展、人们健康水平、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因此,全科医生都有义务担当起宣传口腔卫生知识,在临床实践中重视对患者的口腔预防保健的职责。

  2.因口腔疾病带来的全身的其他疾病患病风险认识不足。俗话说“病从口入”,口腔疾病引起的感染和炎症造成咀嚼能力下降,从而影响消化系统,会加重一些病症。有科学家研究证实,牙周病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另有研究表明:牙周病患者口腔内细菌产生的致癌化合物会诱发体内组织出现炎症,是牙周病可能导致胰腺癌风险增加的原因。还有研究表明口腔卫生差者患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几率是口腔卫生良好者的1.77倍,口腔感染还会引起肾病及一些皮肤病等。正因为对口腔疾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足,所以在社区人群中对口腔疾病不重视,口腔卫生保护知识淡薄,加上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中全科医师对口腔诊疗知识掌握不足,无法有效的分诊和治疗,所以增加全科医师口腔医学课程教育显得更为迫切。

  3.执业口腔医师严重不足且区域分配不均。执业口腔医师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专科口腔医院或综合医院口腔科,以及部分非公立医疗机构。据资料统计,受过正规口腔医学教育(本科)的口腔医师不超过3万人。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500~600人一个口腔医师的比例,我国口腔医学卫生人才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严峻的口腔卫生需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当前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全科医生扮演着重要的“守门人”角色,全科医生在掌握了口腔医学基本技能后能有效缓解口腔医师不足的矛盾。

  4.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中口腔诊断治疗不可或缺。我国医疗体系中最基本的结构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具有分布广泛、诊疗质量能达到一定水准、服务比较周全、完善和方便病人就诊的特点。同时,由于90%左右的常见和多发口腔疾病能在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得到治疗,这样既可以满足对不同层次的口腔卫生服务的需求,又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临床全科医生应完成所辖区域内居民日常口腔疾病的治疗,进行口腔疾病预防、口腔健康保健、口腔健康教育等工作,使社区居民都能获得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口腔卫生保健服务。

  5.口腔医学教育是全科医疗特点的需要。强调早期发现并处理疾患;强调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是全科医疗的一个重要特点。全科医生要具备丰富的综合性知识,能对常见多种疾病作出预防意见和早期治疗。大多数口腔疾病是可以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和预防方法的指导而减少患病风险的。全科医生可以利用其接触人群广泛,覆盖面大的特点,有效地宣传口腔卫生保健、口腔疾病预防、儿童口腔疾病预防等知识,使社区不同类别的人群都能得到一对一的口腔卫生知识指导,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疾病,特别是牙周疾病是可以通过早发现和早治疗来治愈的。全科医生可以通过掌握的口腔医学知识,尽可能早的发现社区人群中的口腔疾病,并通过病例的判断提出合理的诊疗建议和诊疗方法。对于不需要专业设备要求的常见口腔疾病,如:牙周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就可以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中完成治疗;对于需要龋坏、牙列缺失、错颌畸形、牙髓疾病等需要专业设备诊断和治疗的病症,可以提出转诊意见,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社区整体的口腔卫生水平,减少专科医院的就诊压力和患者的经济负担,更能体现出全科医生在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价值。

  口腔医学是临床医学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教学计划的修订,课程总时数的控制,通常将口腔医学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程。在全科医师的培养中也没有现成的教学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根据全科医师的工作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和课程设置。

  1.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的培养目标。全科医师通过口腔医学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口腔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口腔颌面部外伤的应急处理原则与方法,认识到口腔是全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腔疾病也可以引起或加重全身其他器官的病变,对全身造成明显的影响,全身系统性疾病可累及口腔,并在口腔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因此,全科医师对口腔医学的知识理解与掌握,不仅能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还能增长他们的医学知识更新。

  2.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内容。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内容,应根据全科医师在将来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来确定,不能等同于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内容。根据全科医师预防和发现口腔疾病、口腔保健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内容应从口腔预防学、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儿童口腔学入手,结合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和人群分布,选择重点内容对口腔常见病、多发病、易发病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讲解内容要根据全科医师的特点,选取不同的侧重点。例如,讲述牙体牙髓病等内容时,并不是要强调具体的治疗方法等,而是重点讲授该类疾病的临床表现、预防和作为病灶对全身机体功能的影响;在口腔颌面部感染讲授中,除了要讲解一般临床表现外,还要对口腔颌面部炎症的特有特征:如,牙源染,要尽早消除病灶牙对恢复颌面部的功能带来的影响等。此外,增加介绍咀嚼习惯养成和儿童口腔卫生,牙膏、牙刷、牙线的选择及正确使用方法等教材中没有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3.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方法。①宜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画面新颖、注释明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和感性的认识,拉近了学生与临床实践的距离。通过多媒体的图片、视频、动画可使一些在教学中遇到的比较抽象的知识点、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问题一目了然,大大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提高了学习效率。另外可以将大量的临床典型图片资料,充实到教案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②宜采用PBL教学,PBL教学模式即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ed,PBL)。PBL教学模式可以从一个或多个临床病例出发,做到以切合实际、解决问题为根本,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实现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的教育目标。在临床专业全科医师教学体系中,更多强调的不是“教”,而是“学”,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利用PBL教学方法对口腔常见疾病教学可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口腔粘膜病”这一章节中,我们可根据学生们已有的医学知识加以引导他们如何去理解发生在口腔粘膜这一较特殊部位的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

  综上所述,口腔疾病发病率高,国内口腔健康水平整体较差,而专业的口腔医疗机构严重缺乏且分布不均,人民群众对口腔疾病的认识不足,是造成国内口腔健康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从业人员以临床医学全科医生为主的社区医疗服务工作者,十分有必要掌握口腔疾患急症处理原则和常见口腔疾患的转诊建议,预防和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也可以通过早发现、早治疗来保障口腔疾病带来的一些对其他疾病的负面影响,临床医学与口腔医学在教学和实践中并不排斥,具有很好的共生性。因此,在建议临床医学全科医生培养中,适当增加口腔医学部分的教学。

  [1]胡德渝.我国口腔健康、疾病趋势及发展方向[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9):64-65.

  [2]黄实华,徐仙星,郑静,等.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03):153-155.

  [3]李正阳.牙周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J].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07),576-580.

  为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1~2年的转岗培训,培训结束后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获得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可注册成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对于提高基层全科医生整体素质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皮肤疾病种类多,患者多,是全科医师培训的基本学科之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常年承担全科医师培训任务。下面浅谈一下我们对于转岗培训的教学经验。

  转岗培训医师均为来自基层的年轻医生,基础知识及临床经验均较薄弱,且每个科的转岗时间短。培训要求就必须与规培医师、本科实习生不同,力求实际而实用,让转岗医师可以现学现用[1]。具体而言,培训目标有三个层次,一是掌握皮肤科最常见疾病的诊疗包括急性、接触性皮炎、湿疹、带状疱疹、丹毒、轻型药疹六种多发皮肤病;二是熟悉皮肤科常见疾病的分类、诊断及基本的处理原则,如过敏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正确推荐患者到相应的专科进一步治疗;三是了解皮肤科急危重症的紧急处理方法,为转诊争取时间,如急性伴喉头水肿、重症药疹。

  皮肤科的转岗培训仅1~2月,在短期内要达到培训目的必须有完善的培训计划,并形成书面的制度,专人负责执行。我科从入科教育、临床培训到出科考核均制定了配套的培训制度。

  1.入科教育。基层年轻医生对综合医院的管理条例不熟悉,新的转岗医师到岗后由住院总医师统一进行入科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并了解培训期间需要达到的目标。具体包括病例书写规范、核心制度、考勤制度及请假制度等。良好的入科教育等同于良好的开头,让转岗医师意识到科室对他们的重视,也增强了他们的自律性。

  2.带教老师实行导师制。我科实行“1+1”的培训模式,即一个老师带一个转岗医师[2],由每组的责任医师担任,每个转岗医师在老师的指导下管理2~3张床位。带教老师带领转岗医师收治新病人,指导他们如何询问病史、专科查体、初步诊断、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开具医嘱以及修改病历,每一步力求养成规范的诊疗习惯。

  3.临床知识培训。转岗医师的基础知识掌握尚不扎实,制约了其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提高其基础知识,增强临床能力呢?第一,以五年制本科教材《皮肤性病学》为基本学习资料,重点要求掌握六大常见皮肤病的基础知识,其次熟悉皮肤科总论内容、基本操作,最后了解其他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原则,让转岗医师的学习主次分明。第二,收治新病人是最好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转岗医师学会如何描述皮疹,总结临床表现的特点,及主动分析该疾病可能的分类,进而做出初步诊断并完成病历的书写,要求老师务必讲解治疗原则,并就具体用药进行分析,让转岗医师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每个新病例争取能吃透掌握,培养其分析、判断的临床思考能力。同时新病人尽量选择要求掌握的六大病例,使教学能够真正理论联系实际。第三,分配病房、门诊的学习实践。病房、门诊各两周至一月,病房做相对系统、规范的培训,门诊病人多,可学习更多种类的常见皮肤疾病。这样转岗医师能在短时间内丰富临床知识。第三,参加科里每周一次的小讲座。由住院总医师拟定出相对基础的专题讲座,涉及基本皮疹的认识、皮肤科常用药物、常见皮肤科急诊的处理、基本操作的规范等,由科里的老师轮流举行讲座。第四,参加科里的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锻炼转岗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学习专家教授严谨求实的风格。

  4.操作技能培训。全科医师主要服务于社区,学习内容要求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因此操作技能的培训也十分必要[3]。要求掌握的操作包括换药、封包、皮损内注射、局部封闭、切开引流,这些操作简单实用,在社区医院也可开展。每个转岗医师都要把每项操作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出科时选取其中两项进行考核。我科同时开展了皮肤外科和激光美容,转岗医师可以参观手术及激光操作,了解基本的皮肤肿瘤手术治疗规范、术后随访要求、激光美容的适应症、激光美容的护理要求等,让他们对皮肤肿瘤、激光美容有正确的认识,在以后的基层工作中能够正确引导普通大众。

  5.医德医风教育。医师的培养既要有技术上的指导,更要兼顾医德医风的教育。带教老师不仅要在临床知识上“传道授业解惑”,也要让转岗医师感受到优秀的医学人文知识的熏陶。这就要求带教老师自身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爱护病人,爱岗敬业。要求转岗医师意识到看病不止是在“看疾病”,更重要的是在“看人”,学会角色互换,积极有效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在整个诊疗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体现出服务意识、人文关怀。

  6.出科考核。培训结束前,由教学助理出题,包括基本理论知识问卷、大病例2份以及操作技能考核。考核资料留档,考核合格者方能出科进入下一科室培训。做到有始有终,保证整个转岗培训的质量[4]。

  全科医师的作用,不仅是在基层对常见疾病做出第一时间的诊治,同时能起到基层医院和综合医院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患者选择正确的专科进一步诊疗,节省患者求医问药的时间和精力。我科作为培训基地,不仅提供短期学习机会,更希望保持长期合作,成为基层医师的后盾。因此,在培训结束时,我科会给转岗医师留下带教老师及科室的通讯录,为他们转诊患者提供便利,患者在我科治疗结束后需要随访时可再回到社区随访。这种新模式的建立可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大众,也是我国未来医疗发展的趋势,值得进一步探索。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是培养合格的基层医师及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加强基层医疗安全的重大举措,对保障全民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培训科室应拟定切实合理的培训目标,严格执行培训计划,使得转岗培训落到实处,长期有效运转,真正为基层输送优秀的全科医师。

  [1]张学思,刘其礼,张少华,等.以需求为导向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4(31):3599-3601.

  [2]董靖竹,张东华,周佳.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指导教师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2013,(6):59-60.

  科学知识可分为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两大类。生物物理学也不例外。常说对事物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其实前者就是只要求掌握其经验知识,而后者则要求掌握其理论知识,从理论上把握事物。亦即不仅能认识其表象,还能阐明产生表象的内在实质,揭示表象运动、变化规律的机理。要求医生能从理论上把握临床医学中常涉及的生物物理问题,就必须开设物理课,否则是不可能的。要求医生从理论上解决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越多越深,所需具备的物理相关知识越广越深,自然物理课学时应越多。一直以来只讲授纯物理知识,不结合讲授在医学中的应用,即不结合阐明医学中的生物物理问题,要学生自学解决是很困难的。应该既讲授物理理论也讲授必要的生物物理知识,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学生掌握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生物物理知识能适应如下四个方面的需要。其一,行医需要。有了相关生物物理知识才能从理论上全面、准确、深刻分析、理解、掌握行医过程中涉及物理问题的医学理论、技能和方法,才能高屋建瓴,在理论指导下,以清晰的思路,全面思考,准确诊断、有效治疗。其二,科研需要。临床各学科多有涉及生物物理的课题。没有相应的生物物理知识只能望而兴叹。反之则如虎添翼,可以在更宽的知识领域开展科研,为医学科学发展作更多贡献,提升人生价值。例如秦任甲教授就发现长期以来人们只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分析和利用超声多普勒血流频谱图,这里存在个缺陷。可能是有关人员不具备血液流变学知识所致。他率先提出,应该加上血液流变学才能全面、准确分析和充分利用频谱图的丰富内涵,可以把频谱图作为有效手段来研究在体血管红细胞向轴集中的规律,并指导同行开展合作研究取得成果。其三,提高需要。工作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尚未掌握的涉及物理的医学问题。这就得靠自学更宽更深的物理、生物物理知识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技能。在校所学将成为自学习提高的基础。其四,思维需要。人的思维不外乎逻辑(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人在各成长阶段学习积累起来的。大学是人的思维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十分重要的阶段。在学习、运用物理学、生物物理学过程中,在知识拓展的同时使物理的形象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得到尤其强的培养提高。数理逻辑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理的这些思维能力的增强,使之在学医、行医和医学研究中终身受益。一流名校能安排物理课近百学时,甚至还结合讲授生物物理知识就是认同上述观点的佐证。其决策者和努力学习物理的学生都是有远见的。这正是一流名校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物理、生物物理,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的体现。

  大量事实表明,一般医生都是凭借物理、生物物理经验知识而非理论知识来理解、阐明、处置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其在三类生物物理知识上的表现为:其一,对医学中涉及物理的现象即生物物理现象不理解,无从解释或者粗略地,含糊地理解或解释。也有以打比方的方式来认识或阐明。例如用粥的浓稀来说明血液黏度大小,流阻大小,而导致血压高低,极少见有医生能用泊肃叶定律等相关知识做出理论解释。其二,当用生物物理检测进行诊断时:对他人的检测,一般只凭检测医生的文字结论做出诊断,有时查看检测图象也只机械地与自己记忆中的正常图象对比而作诊断,并不理解图象是怎样形成的,甚至不理解结论是怎样依据图象分析而获得的;对自己的检测,一般都凭借自己对检测到的生物物理信息与记忆中的正常信息对比而作诊断,至于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信息未必明了。其三,利用物理因素进行治疗时,一般只知道某种因素或方法有疗效或只会治疗操作,对其疗效产生的物理机理或不知或不全知。这些表明:一般临床医生的物理知识还只是经验性的,并未上升到理论。但一直以来临床医生就依赖这样的经验知识不也诊治好许许多多疾病?其中许许多多不也成为专家、主任和教授等高级医生?这只能说要求不高时,医生不一定非要多么宽深扎实的物理和生物物理理底才能行医。事实上临床教师,甚至生理学教师课堂讲授和相关医学书籍对许多涉及物理的问题也只讲现象,并未从物理、生物物理理论上把产生现象的缘由阐明清楚,仍然只停留在经验知识层面上。学生也只能承认如此,达不到理论认识的高度。这样行医必然缺乏物理、生物物理理论指导,对诊治涉及物理问题的疾病往往思维明晰不起来,只能凭经验了。按以上所述,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知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很大,高则要求具有较宽深扎实的功底,能适应前面提及的四个需要,成为物理理论型医生;低则只要求具备中学物理基础,对行医过程中遇到涉及物理的问题能有所了解,成为物理经验型医生。

  就原则而言,对物理课的要求和学时安排都是由决策者根据各自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而确定的。但实际决定时必然受到决策者对物理、生物物理在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宽窄深浅的认识程度的影响。鉴于各院校决策者的这种认识难免差异,医生应具备的物理、生物物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又很大,不同档次院校培养目标显然不同,导致其物理课学时明显不同。一流名校为十学时以上。二流省(市区)属医科大学为六七十学时。三四十学时以下的出自三流学院,除去10来学时的实验课,还能比高中物理加深拓宽多少内容呢?据悉,还有学院把这门课改为任意选修课,选修者不到5%,等同于取消。不排除有些院校对物理、生物物理在专业中到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需要安排多少学时为宜,并未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其学时数是随意或参照同档次院校而确定的,带有一定盲目性。巧的是各院校安排学时多少与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高低是相吻合的。总之,鉴于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很大,对各院校的学时安排不必厚非。

  无论培养物理理论型还是物理经验型医生,只要开设物理课就应该改革纯物理的教学内容。一直以来绝大多数院校都只开物理课,讲授纯物理知识,丝毫不结合讲授医学所涉及的物理问题———医学物理学问题。其结果必然导致:无的放矢,所学纯物理知识不会应用,学而用不上等于不学;不仅使学生得不到把物理知识应用于阐明医学物理学问题的训练,还会造成医学物理学知识断层,很难适应前面提及的四个需要;使学生看不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境,使历届学生产生“物理无用论”,求知低,学习不使劲,所学知识似懂非懂,很难用于理解学医和行医过程中遇到的物理问题。改革目的:必须破除思想上长期形成的只讲授纯物理知识,丝毫不与医学中的应用相结合,改革也只增删纯物理知识,丝毫不纳入最为实用的医学物理内容的定势思维,克服过去教学内容脱离医学实际的现象。安排适当的学时数,以临床常涉及的医学物理学内容为主,辅以必要的物理学基础,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以适应临床医学较高要求的需要,较好发挥物理、医学物理在临床医学中应有的作用。

  没有医学物理学解决不了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不开这门课就如同过河断了桥或知识断了层,物理学很难跨越断桥或断层直接阐明医学中涉及物理 的问题。开物理课主要为学习、运用医学物理学打基础。只开前者而不开后者就是无的放矢。物理学与化学,医学物理学与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作用与地位十分相似。设想只讲授化学知识而不讲授生物化学知识,学生能掌握医学中涉及化学的知识吗?有条件的应该开设物理和医学物理两门课,实现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较完美的结合。这应该是物理教学内容改革的首选途径。

  对于不便把物理课和医学物理课分开开设的院校可以把两者合拼开出。以临床常涉及的医学物理知识为主,辅以相关物理基础。这门教材也可称为医学物理学[2]。学时多少都可以开。这样就把基础理论与医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提高,知识结构改善,增进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把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纳入教材并非易事。这些问题许多尚未能从理论上获得阐明或者透彻阐明,还有待研究解决,构建起这些问题的较完整的理论知识,否则无多少临床常涉及的物理问题可讲授。不信,可从三个方面考察:其一,查阅生理学、心血管内科学等医学基础和临床书籍;其二,听听医学基础和临床教师讲课。书中所写,教师所讲,涉及物理的许多问题都只陈述现象,或借实验数据、图表阐明,或笼统、粗略交代,或打比喻解释,甚至含糊讲授。这些充其量说也不过是医学物理学的经验层面上的知识,未能从本质上,机理上,亦即理论层面上阐明问题,回答不了为什么?其三,查阅期刊论文,可发现生物物理学的研究火热得很,很多,但属于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却很少。总不能教材所写,课堂所授结合医学的内容尽是经验知识吧?这就必须对寓于各脏器的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逐个加以研究,构建起阐明逐个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形成丰富的临床医学常涉及的医学物理学知识体系,可供选择讲授。要达到如此,要经历很长时间,付出许多艰辛劳作。秦任甲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一系列论著成果。这还不够,得依靠同行广泛参与才能构建起这个知识体系。

  科研构建起的医学物理的一系列论文形式的理论知识,还只是具备了课堂讲授的素材。必须按照教材而非一般参考书的要求,使复杂、繁琐、深奥、数学表达太深、医学基础要求太多等等而造成教师难以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尽可能通俗、简明、浅显、形象、直观,做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这些讲起来容易,面对一个个具体问题要加以处理好时一定会遇到不少具体困难的。只要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不断深入探索,总有一天人们会造就一本内容丰富,基础和应用知识恰当结合,适用的开创性教材。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医学大学林立而起,那么如何培养好德、智、体全方面的医学人才以及如何培养掌握全面专业的医学知识和医学实践过关的人才,成为现代大学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本文以我国医学教育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实践以及管理模式方面对现代的医学教育给出一个评价。

  医学教育(medical education)是指按着社会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教育活动。一般多指大学水平的医学院校教育。1992 年以来中国教育界共发生了275起高等院校合并, 在此过程中, 震动最大的当属医科院校。到2002 年止, 全国已有近50 余所医科院校并入综合性或多科性大学。2003 年7 月, 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发展问题研讨会暨首届综合性大学医学院院长联席会议在北京大学召开。如何完善高等医学教育再次成为热门线医学教育的知识结构

  已居本科学制的首位, 并提出了终身教育的观念, 但很明显即使一个人不吃不喝24 小时不停地学习一辈子, 仍无法全面了解所有医学知识, 更谈不上掌握它们了, 实际上甚至连通读不断涌现的杂志文章都办不到。目前不仅无人可全面掌握医学知识, 仅就医学基础的10%也非凡人可熟记于脑的.

  21 世纪高等教育的医学知识结构应立足于其自身的特点与发展需求, 其恰当的知识体系结构应贴近当代医学知识的增长点, 兼顾继承与发展。高效的教育需不断打破旧的知识结构, 转变知识平台, 以适应科技发展。

  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代的医学教育也应该跟医学实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教育理论常常被用来对医学教育的实践和革新提供支持,其含义是被证明合理的教育实践是否有理论上的依据,那怕这种理论是不明确的或这种理论本身不是以证据为基础。医学教育中常用的教育理论和原则有三个主要来源:构成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科学。认知科学通常被当作医学教育的基础学科,而认知理论则被用以论证教育实践的合理性。然而,认知科学领域是非常宏观的,它涉及到许多学科,很难对它作出详细的评论。认知理论也极难概括,因为微观理论,即从属于某一具体问题的理论集合在一起总是要超过成为该理论核心的某个单一理论的影响力。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与医学教育的理论相结合的教学实践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建立起这样相适合的实践体系,才可使医学专业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使得其成为德智体全面的发展的医学人才。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为适应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 促进学科交叉与渗透, 独立设置的高等医学教育办学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医学院校与综合性( 多科性) 大学合并或合作办学, 形成了医学教育办学模式多元化的新格局。目前在我国存在的管理模式大概有7中模式:

  医科大学在与综合性大学合并后, 改为某大学医学部, 医学部主任担任大学副校长, 管理功能基本保留, 原有各专业学院和管理机构大部分也被保留, 附属医院由大学委托医学部具体管理。

  医科大学合并后被分成基础医学院、临床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若干个二级学院, 大学对各学院进行管理和协调.

  医科大学经过重组成新学院, 原行政管理机构、专业及除附属医院之外的附设机构大部分被保留。医学院与附属医院都相互间没有隶属关系。

  医学教育的整体结构被分解, 医学院与原下属的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临床学院等均为二级单位, 相互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一部分医学院校积极探索与国内外综合性大学或科研院所联合办学, 共同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如采用理医结合方式培养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人才。近年来这种合作关系更加密切, 签署了完整协议文件。

  一部分医学院校与一些综合性大学建立了有限的合作关系, 共享某些教学资源和教学基地, 但没有法律意义上的约定。

  一部分医学院校由于地理位置或自身条件的限制, 沿用原单独设置医学院校的办学模式, 但着力于探索改革。

  我国正在进行的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应当允许并鼓励各高等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科发展需要, 进行多种模式的管理和办学体制的改革探索。没有隶属关系的紧密型合作型办学管理模式, 在现行中国国情、历史文化、法律基础的办学环境之中, 不失为是一种争取双赢的有益尝试。

  总体来说,我国的医学教育的教育实践体系还不是很健全,而且医学教育的管理模式还是很单一,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实践体系和多种管理模式的医学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在讲完这些内容之后笔者会讲一些相关的医学科普知识。比如,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发现糖尿病?首先要鉴别易患人群。对下列人群应该进行常规血糖检测(包括空腹和餐后血糖):(1)糖尿病一级亲属家族史;(2)肥胖、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痛风患者;(3)或曾有妊娠糖尿病或有巨大胎儿生育史者;(4)年龄大于40岁,体力活动较少,缺乏锻炼或有明显生活水平改善者。其次告诉人们,要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不鼓励作强烈运动。三要合理饮食:糖尿病人禁止吃甜食和多种水果,最好也不要饮酒;糖尿病人可以多吃高纤维食物,促进机体的糖代谢;多吃含糖低的蔬菜;多吃富含硒的食物,硒有与胰岛素相同的调节糖代谢的生理活性;多吃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补足这两种元素,有利于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对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肾病有利;多吃南瓜、苦瓜、洋葱等对病人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有降低血糖、调节血糖浓度的功能等等。除了这两个章节之外,像调血脂药、镇静催眠药等章节都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医学科普知识。这些医学科普内容对于医学生来讲很好理解,仅需课堂上几分钟时间就可以了。时间虽短,但同学们扩大了知识面,培养了他们这种学习和了解医学科普知识的意识,以便将来当了医生可以去更好指导患者。也可能他们会利用空闲时间和更多的人一起当志愿者给老百姓讲解医学科普知识,提高全民的医学科普知识,降低一些疾病的发病率。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康复医学技术是医疗技术中比较特殊的一个门类,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改善和提高各种功能为目标的医学学科。由于康复医学技术专业的医护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患者相处,造成医疗差错、形成医疗纠纷的机会相对较对,所以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卫生法律意识的康复医学技术人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康复医学是关于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学科,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第三医学。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已把预防、医疗、康复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体。康复医疗技术是运用物理疗法、言语疗法、针灸、推拿等进行康复治疗,实现人的整体功能恢复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随着人们对康复医学及技术的认识不断增强,对整个人康复意识的不断提高,康复医学及技术必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临床实习是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连接点,是医学生走向临床工作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一个阶段中,学生要将自己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真实的医疗环境中去,在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特别是康复医学科这种与患者接触机会和时间较多的科室。由于医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开设的卫生法律及相关课程较少,不能很好地进行医患沟通和处理医患矛盾,导致实习过程中出现医疗纠纷,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临床实习,也可能给医院造成一定的医疗隐患。

  在传统意义上,我们大都认为涉及手术较多的外科、妇产科、口腔科等科室及与患者和家属接触时间较多的儿科、内科等科室容易出现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因此,在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中开设卫生法律课程并且学时较多。但对于康复医学技术等专业,因对其工作的范围及特殊性了解不多,不开设卫生法律课程或开始学时数较少,学生没有掌握应有的卫生法律知识,导致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产生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增大。

  ②康复医学技术专业的实习生比较注重自己康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培养,认为在康复医疗工作中专业知识优于一切,忽视卫生法律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的确,在康复医疗中,很多患者的病情都要求医护人员具有多方面的医护知识,比如,一个心脑康复的病人可能同事具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疾病,对于康复技术人员来讲,既要有过硬的心脑疾病方面知识,也要懂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急救措施。

  但是,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遇有紧急情况时,作为康复治疗技术人员,是否应该及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实施哪些紧急救治措施,实施的紧急救治措施是否适当,能否引起医患纠纷,产生的医疗纠纷如何处理等等,实习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认识,遇到问题不知怎么办。这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学习和掌握卫生法律知识对康复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讲更显得至关重要。

  有一部分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看见过或者经历了医疗纠纷,面对这样的经历,更多的医学生意识到,提高自身的卫生法律意识非常必要,并且也是迫在眉睫的。

  医学作为传统学科,培养目标是向医疗机构输送高素质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生。由于医生需有非常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所以人们对于医学传统的认识认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大于一切,其次才是对医学生的医德、卫生法律知识等教育与培养。因而,在医学教育方面,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于医务人员卫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相应比较缺失。

  我国关于医疗事故处理的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面对方方面面的医患行为,都有了处理纠纷的应急办法。法律制度在完善,传统医学教育尚且没有完善教育机制,是造成目前医护人员卫生法律意识淡薄的一个原因。

  在社会高速发展、法制不断完善、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新的医疗体系逐渐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的职责已经从简单的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发展成为具有社会公益代表性、衡量城市基础服务建设的重要标志。维权意识的增强和法律意识的觉醒,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在血多方面都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的实施,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医方败诉也屡见不鲜。不断攀升的医疗纠纷,使得医院对于康复医疗的医护人员的要求就从掌握康复专业知识,转变为既掌握康复专业知识又懂卫生法律知识的全面人才,加强康复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卫生法律意识也变得十分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大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医学类院校应该抓住改革的机遇,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医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兼俱的复合型人才。

  首先,在前期医学知识的教学中,开设卫生法律课程,保证学生对于医疗卫生法律的知识性需求的满足。在临床实习之前,就有了相关的知识,在相关知识的引领下了解相关法规,按照法律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有效地从根源上提高法律意识,更好地规范自己,处理医患关系,预防医患纠纷的发生,

  其次,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学生们会接触到各种实践操作,包含但不仅限于医疗器械的操作、病例的建立、患者的接触和观摩治疗等,要注意避免一些错误行为带来的医患纠纷,在正确的执行法律规定时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从而达到实习过程中临床医疗专业知识和医护人员自身法律意识的双重提高。

  医疗是一种有别于其他社会工作的一项以人为本的服务工作,既有专业知识运用强的技术类工作特征,又有要以病人为服务主体,以病人康复为目的的服务性行业的特征。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工作期间,能够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的隐私和人身合法权益,保护病人的根本利益,以合适的、能够接受的语言解释医疗行为,劝说患者进行相关的医疗救治,并且解释可能存在的医疗风险,客观的说明医疗行为的益处、目的以及可能带来的损害,最大程度地争取患者的理解,配合,与支持。

  在临床实习上,很多学生重视临床病例、相关病症的表现、引发原因等,但是对于文字记录的书写并不重视,认为只是一种机械的程序,其实并不尽然,原始病例资料的填写与现场实物的保存确认是认定医疗过失的重要依据。在双方各执一词的医疗纠纷中,文字资料就成为了最重要的认定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并妥善保存病历资料。第九条: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第十条: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验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因此,要教育实习学生,在临床上,医疗病历是医疗行为的唯一载体,在司法审判中是证明医疗行为正确与否的主要依据,要培养学生依法行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严格书写病历,病历的基本项目填写要准确完整,纪录的内容要真实全面,前后一致等。定期检查考核病历书写,将医学法律知识贯穿于实习过程中,增强实习生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是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临床医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培养他们在诊疗过程中依法诊疗和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法律运用能力。

  当人们不只记得自己专业知识的获得,还能在其他行为上留下学校的痕迹时,那就是教育,也是人们真正学到的东西。康复医学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更多的专业医护知识,也需要每一位康复医学技术人员,把卫生法律相关知识当做自己的一种常识,一种行为习惯,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去。这种常识和行为习惯的得来,也需要一代一代医学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地完善自身,完善临床医学教学,从而全面均衡地推进康复医疗技术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合格的康复医学技术专业人材。

  [1]郝赤子,陈翔,卢君艳.多种教学方法改革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实习中的应用体会[A].第四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

  [2]张鹏.论加强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2(5):874-875.

  [3]卓大宏.中国当代康复医学发展的大趋势[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1):1-3.

  [4]李建军.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1-4.

  [5]杨朝辉.加强医学生康复医学观念的几个问题[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8):796-797.

  [6]任成旭.陕西省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2):62-64.

Copyright © 2012-2025 米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沪ICP备18042196号-1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

电话:400-26031998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米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